灵犀真拳攻略
1、学形意拳出身的薛颠,后以象形拳传世。在《象形拳真诠》第十一章中,薛颠专门阐述了呼吸的方法,认为“体呼吸者,乃呼吸最上乘法”。现从该章第二节节选如下:。人类呼吸之作用目的,最切要者,曰生活机能,故圣人视息曰命,可知生命与呼吸是非有二,一呼一吸者,即吾人之生命也。
2、欲知生命之真意,必先研究根本,第一步曰:呼吸。且吾人肉体中,最重要之物质,為血液,夫血液之营养分,非借呼吸不能制造纯良鲜血质第三节。实修内容大纲。一,正身法,二,调息法,三。
3、其正身法内有注意与随意二法;调息法内有三步呼吸:1、努力呼吸,2、丹田呼吸,3、体呼吸,即法轮长转;修心法:1、至诚,2、守一,3、腹呼吸,此為修心敛性,次第实修之法门。调息法与修心法,互相结合,笃行而生一种天然之佳趣其要点不过由浅入深,如调息法中之努力呼吸,即丹田呼吸之先导,丹田呼吸又为体呼吸之准备。
4、详而言之,体呼吸又为修道之练法最上乘之功夫,修心法中,至诚不息,为守一之纲领,守一又为体呼吸之法门。如学者果能至诚不息,则可以入道矣。
5、调息由精神方面作用,进于体呼吸,先要剔除杂念,而至诚不息,抱元守一之佳果得矣。先要注意,身体相当之姿势及态度,无论行止坐卧,务要使脊骨柱正直无曲,首勿倾于前后道经云:尾闾中正神贯顶,气透三关入泥丸,此姿势宜常保守,不但练时为然,无论何时何地,莫忘却此法。《中庸》云: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,正身用意,动作皆于法规,不可随意倾跌,学者最宜慎之。
灵犀真拳攻略
1、欲实行修养法时,最注意者,即适当之姿势,如练时先呼息向下腹部,以意沉气贯通,使出小腹突出,此为丹田逆腹式,常人不知此法,但初行时,总苦气不及于腹,其法最紧要者,即闭口齿,以鼻向外徐徐出气,而微细有声,下腹自然突出。随意法,即权便之法门也。无论行止坐卧,车上马上,皆可随意而练之。
2、有一时工夫修一时道,有一刻工夫练一刻心,一日内,十二时,意所到偈曰:行立坐卧任呼吸,一呼一吸立丹基,唇齿着力学龟息,息字自心圣人知,四个橐籥八卦炉,不知不能立丹基。第七节。三步调息法。
3、调息法者,即调和气息之谓也,分為、为努力呼吸,丹田呼吸此三种呼吸,乃是修道始末根本功夫,由粗入细若论其极,绵绵若存,若有若无,若实若虚,勿忘勿助,呼吸不从鼻中而出,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,云蒸雾起,往来而出入,道至此时,全体安适,悠悠而入于极乐世界矣。第八节。呼吸与精神关系。呼吸者,则谓之调息也。
4、息调则心静,身外无心,心外无息,欲得息外无心之妙,必须真调息,息调则心定,心定则神宁,神宁则心安,心安则清静,清静则无物,无物则气行,气行则绝象,绝象则觉明,觉明则性灵,性灵则神充,神充则精凝,精凝则大道成,万象归根矣。第九节。组织调息法。练功夫时,宜择天朗气清之地,敛情摄念,心无所思,目无所见,鼻无所嗅,耳无所闻,口无所言,神将守形,任从两足运动,一灵常与气相随。
5、古云:行也能禅。行也绵绵,坐也绵绵,醒也绵绵,睡也绵绵,气升乾顶,气降坤田,出息微微,入息绵绵。